当前位置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柴师傅:精益求精的“技术控”和“点子王”

三十年能源工业领域经历,十九年核电战线耕耘,让大家都亲切地称呼柴伟东一声——“柴师傅”。作为80年代的研究生,他将“严谨、刻苦、钻研、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带到了核电工作岗位。

正如他总爱言:“多想想,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处理相关专业问题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往往是他;在大家对眼前的问题一筹莫展时,勇挑“高难度”重担的,常常也是他。

01 创新:精益求精的“技术控”

面对技术,柴伟东有用不尽的“点子”。在一次处理现场设备问题的时候,经过项目组决定需使用氦气检测技术查找症结,“氦气检测技术”被公认为检测领域里最灵敏的检查方法之一,经过多年在核电站现场的应用,也早已成为成熟技术。但柴伟东却陷入深深的思考,他说:“找到问题没毛病,但怎样用更短的时间消除隐患,也能让机组多发电?”原来他在思考如何优化方法,提升效率。

 

▲ 左三为柴伟东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他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和方案,这些方案本可以直接让年轻人去实施,但他却坚持在一线去实施,亲眼见证方案的实际效果,以便进一步提升和优化。最终项目组成功找到了问题所在,工期相比计划节省近三分之二。

02 担当:勇挑“高难度”重担的先行者

柴伟东,被称为“老师傅”,不仅是因为他是核电一线的技术大咖,还因为他能够挑起技术管理创新的重担。

核电行业在我国起步相对于西方国家较晚,通过投入技术研发与创新,提高机组安全标准与提升机组发电效益,成为除了增建电站外,增加核电机组容量的另一条有效途径。汽轮机设计行业出身的柴伟东,就在这方面将他的技术专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时,柴伟东身上包揽了大亚湾核电公司重要攻坚项目“机组出力提升研究”“一回路热工设计流量调整”等课题,其中“机组出力提升研究”项目已经结出硕果,成功在大亚湾2台机组、岭澳2台机组上实施了高压缸改造项目,能够在不改变核燃料消耗的情况下,发电能力每小时可多发6000-10000度电。这些技术改进项目对于核电行业节能效果非常明显,也提升了机组安全水平,更为大亚湾核电公司创造了长久的效益。

在精细化管理的发电理念下,柴伟东承担起了一名高技术岗位的责任,跨专业组织了“厂用电降低”项目组,将各专业“大咖”聚在一起,研究各种可以降低厂用电的可行方案,最终实现年节省厂用电量930多万度电,向各核电基地输出了节约生产用电的“大亚湾”方案。

03 坚持:坚守一线的高技术岗位师傅

虽然柴伟东已担任高技术岗位多年,但他始终没有脱离一线。他认为“不经过实践的技术是不接地气的”,这是他一贯的坚守一线作风。

他将这种理念也贯穿在“下现场、在现场”的实践里。在现场试验中,即使是熟练的步骤,他都会像第一次操作一样认真,只有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才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异常”,这是我们执行试验的目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现场巡视中,他更是认真观察现场的操作细节,但不会干预负责人的工作,这样才能真实暴露人员在执行程序中及程序本身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解决现场问题,促进安全和质量的提升。

通过在“一线”实践、提升、总结,柴伟东相继主导编写了《核电厂水泵定期试验规范》等多份行业标准,获得了《核电站热功率测量漂移的监测方法》等多项发明专利,通过做“实事”结出了“实果”。

04 传承:桃李遍核电的暖心师傅

对技术问题充满激情的柴伟东,对技术传承同样充满着热情。在大亚湾的岁月里,每年都承担起“师带徒”任务,年复一年的言传身授,带领一群群核电小鲜肉在技术领域“打怪升级”。

 

▲ 操作仪器者为柴伟东

柴伟东带徒弟,同他对待技术问题一般,雷厉风行而认真严谨。他提倡用最直接的技术传授方式——现场讲解、亲自示范,带领徒弟巡视检查现场系统设备,利用机组大修机会研究系统内部结构,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这种方式让刚走出校园的徒弟们更直观地理解技术理论问题。柴伟东还喜欢和徒弟们一起探讨,尤其喜欢敢于向他“挑战”的徒弟,和大家讨论时他经常兴奋地说:“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又多了一条途径。”

如今,这位“老师傅”带过的徒弟们,早已在核电一线的各个岗位担当主力,还承担了重要技术问题解决的任务,成长为新一代的核电“好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