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核能源这本大书!他们走进大亚湾核电基地
4月20日,大亚湾核电联合大鹏新区综合办(文明办)开展“大鹏自然课堂”游学计划,活动结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22世界地球日”“4·23世界读书日”的主题,邀请来自全市的亲子家庭代表走进大亚湾核电基地的核能科技馆,通过游戏、情景表演等亲子共学、共创方式,一起翻开核能源这本大书,了解核能如何善用自然和核安全的密码,读懂核安全高于一切的敬畏之心。

走进大亚湾核能科技馆
位于大亚湾核电基地的大亚湾核能科技馆,是中国广核集团集科普教育、展示交流于一体的重要场馆。作为深圳工业旅游示范点之一,大亚湾核能科技馆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到核电站的运行过程和安全性,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辐射全国的核电科普和沟通工作的重要阵地和窗口。
科技馆分别由“中广核发展史馆”“科技创新馆”“核能科普展馆““清洁能源科普馆”“社会责任馆”组成。这座寓意“华龙出海”的科技馆形似一条盘旋在山间的巨龙,与大鹏山(七娘山)隔海相望,将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二期厂房尽收眼底,是全球唯一能够全景俯瞰三个核电站的核能科普展馆。

共读、共创的“硬核”游学体验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通过融入阅读科普绘本、情景表演、游戏、参观等小组共学、共创多种研学方式,大家在互动中层层递进地了解和感受关于核电站、核能源和核安全的知识。

核电厂24小时如何运转?人类如何应用核能源?核电厂周围有辐射吗……聚焦公众关于核电站最关心的问题,活动先是让大家在玩《球球72变》的游戏中感受什么是核裂变,然后按参与孩子的年龄分为核岛、常规岛、生活岛三个家庭小组,分别共读《核电厂的24小时》《原子大变身》《我们的能源》等科普绘本,并共同完成各自的神秘任务。


活动中,生活岛小组通过绘本阅读的启发,为人类能源发展史绘了一个思维导图;核岛小组以《核电厂的24小时》书中描述的情景,分别扮演主控室的操纵员、值长、安全工程师等角色,展示核电站24小时工作的情景;而常规岛小组集体扮演核聚变的过程、用套盒等材料展示核岛的安全结构,并模拟新闻发言人向公众回答关于防核辐射等核安全的问题。
在角色扮演的互动剧场环节中,抽象的核反应过程原理变成了可以参与、体验的知识具象,孩子和家长们在全新研学中碰撞出智慧火花,把关于核电的硬核原理有趣地转化为孩子们能够理解的知识,让每个人在趣玩中学习得不亦乐乎。
走近核心,沉浸式了解核安全
核能的开发利用给人类带来新的动力,同时核能发展也伴生着核安全风险和挑战。

照亮千家万户的核电是如何产生?核反应堆多重屏障防护原理是什么?核电厂周围有辐射吗?公众如何守护核安全……大家在核能科技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了解中国核电的发展史,沉浸式了解核电站原理、建设和运维等科普内容,通过核电站等比缩小模型,近距离了解核燃料从诞生到退役的一生,核反应堆多重屏障防护原理,以及核安全智能化安全系统,构建多维度能源认知体系。

在科技创新馆,大家近距离看到核燃料组件模型及ATF新燃料模型、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华龙一号与实物1:70的模型。此外,还了解和睦系统等共同构成核电站神经中枢—数字化仪控系统(DCS),以及中广核研究院公司研发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定期检查机器人等四款核电机器人。

而在核能科普馆,华龙一号核岛与汽轮机模型首次联合向公众展示,这座核岛模型是我国最大比例的核岛模型,让大家可以身临其境感受核电工程宏伟的场景空间。“核电站是一个精密、强大的系统,它为人类提供了清洁能源,太了不起了!”男孩钟毅边参观边赞叹道。
不再谈“核”色变 守护核安全
投入参与到现场的共读、共学、共创体验之中,家长们也深受启发。“活动很有创意的,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分为不同小组,用不同的形式去学习、展示。”小夏的妈妈表示,“作为家长,我也跟着孩子们一起去学习能源发展史,在专业讲解员下,获得了许多核能源、核安全知识,收获很大。”

家长卢依是张骥晅小朋友的妈妈,她表示自己并不是第一次来核能科技馆参观,“但这次游学感受很不一样,它不像以前那样走走看看,拍拍照打个卡,活动每个环节都是用心设计,从小朋友感兴趣的形式和细节入手,启发他们学习,特别是情景剧展示让人印象很深。”而高嘉晟、高嘉昱兄弟俩的爸爸认为,核电作为清洁能源,为人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做出很大贡献,了解这些能源知识对孩子们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这是一次高质量游学活动,主办方将关于能源以及核能发电相关的抽象科学原理,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融入形式多样的共学模式中,在家长陪伴下一起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家长惟维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孩子们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核辐射危害以及核安全的讨论过程中,大家对善用自然之力也有了更深刻认知,让我们不再谈‘核’色变,更有信心相信核安全的力量!”
